汉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声音丰富,远远多于任何现存的外语。声音丰富的好处是思维快、效率高,正常语速下说1分钟的汉语,翻译成外语可能就要3分钟、4分钟或更长;都用正常语速说话,相同时间内汉语传达的信息是其它语言的数倍。
尖团合流损害15%以上的字音(参见从统计数字看尖团合流的危害),这会导致汉语的效率降低多少,不好估计。对子孙后代的思维乃至智商的影响更难估量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尖团合流如何拉低汉语效率吧。语言是个复杂的系统,其语音子系统受到损害,词汇等子系统就会自动补偿,但代价很明显:
我走进库房就闻见一股焦味儿
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歧义,但尖团合流的话,就成了
我走jin库房“旧”闻见一股jiao味儿
“就”读成“旧”在这里不易产生歧义,但两处拼音分别容易导致两组歧义:(进、近)和(焦、胶),于是整句话有2×2=4种歧义。为准确表述,这句话就得说成:
我走到库房里“旧”闻见一股烧jiao的味道
"我走进库房"变成了"我走到库房里",加了一个字,而且语法结构也变了。但这还不算完,烧jiao仍有“烧焦”和“烧胶”两种说得通的意思,于是这句话得变成:
我走到库房里“旧”闻见一股什么东“希”烧jiao的味道
“西”说成“希”(轻声)在这里也不易产生歧义。不过,别小看从“味儿”到“味道”这个变化,前者听起来是一个字,后者却是两个。为什么这么变?因为汉语的节律,怎么顺当怎么说。那么,我们可以看到,本来7个字音能说清的事儿,变成了20个,说、听的效率同时降低了65%!